#绝不追问

恋爱中的“纯洁观”从根本上不认同,但是绝不会认为自己可以免疫于这种精神痛苦,大概率接受不了,所以为了保证这类事情不妨碍我爱你,我绝不从任何别人那里打听、好奇你的任何信息——有任何人自称要告诉我什么关于你的信息,我一律打断不听

我绝不不经你的同意去刺探、窥视甚至追问任何你不想我知道的事情

我爱你是一件已经确定的事,这是改变不了的。

你不是个神仙,只是个人,那么你会犯错犯蠢都是无可避免的。这都是不必等你犯了错、出了事才“恍然大悟”的“不见得”,而是只要是人就已经必然确定的事实。

而且人会犯多大的错,坦率讲,这不全取决于人自己,一半以上其实是看人生际遇。

所以,“你曾经有多不好”,是个多余的问题。

所以从一开始,爱就清清楚楚的意味着我必须做好准备因你而受一切难以意料的辱、不能预测的损,而且不能指定其上限。

这是理所当然的代价,我既然说了那几个字,这个我早有理性的准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老去苦苦探听、死死防范,有什么意义?

这就像已知困守必死而决定冲出战壕的士兵,却要去苦苦追问军医打中肺有多疼、打中腿下半辈子要怎么过。

这些东西知道越多,只会妨碍我跳出战壕的勇气和冲锋的速度,只会让增加我因为犹犹豫豫被机枪毫无意义的打死在水坑里的风险,我为什么要去做这种蠢事?

“你不够好”,不是停止爱的理由。

所以,“你曾经有多不好”,是个多余的问题。

 

#苦而不忍

“结婚就预期一定要白头到老,如果没有这样的把握就不愿意结”——只要你坚持这个想法,逻辑上就只会有一个答案,就是不结。

任何事情,如果要求只有绝对有把握成功的前提下才能做,答案都一定只能是不做。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绝对把握”这回事,因为世界永远不会受人控制。

  • 有逻辑上可见的成功概率
  • 有无论成败都值得一做的理由
  • 有足以保证“成固欣然败亦喜”的安排

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决定做这件事就无所谓“错误”可言,你得到的只会是一种收获或另一种收获。

不要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如何确定概率”上,而应该放在“如果失败,则如何管理失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亦有所得”的策略设计上。

......

积极的方面在于,尽管看起来有这么多矛盾,而且看得出来已有怨气,但在叙述中终究有克制住定性为“口味不同”“追求不同”“文化差异”,而没有定性为人品问题、道德问题。而且双方都表达了不舍之意。

发生了这个程度的分歧是一种常事,是一种今天不会出、明天也会出的上半集。真正的要害,在于双方在这个节点上是选择想办法,还是选择定罪。

关系中真正的爱的成分、既不是相处时万般体贴,也不是什么殷勤照顾,那对你们即将从对方身上所获得的益处而言,属于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小“代价”,甚至只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遇到“条件优越”的人不难,所谓的“神颜”也其实不过是明日黄花,至于小意殷勤,更不足挂齿,轻到不可承受。

真正有分量的,其实是这一点万般痛苦而不愿定罪的忍耐

 

#有钱人定义

在财务方面,判定有钱的标准——劳动收入可以支付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有余的人

这不包括任何不对应劳动的收入,不包括“足以支付一切需求的存量财富”,仅仅包括对应劳动的收入。

所谓能支付自己的社会责任,是指能独力负担自己的债务、赡养自己的父母、能分担应分的抚养子女的成本。

不要幻想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而可以通过婚姻理所当然的借对方的“光”,这是肯定要付出人格代价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责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换句话来说,人也是社会责任的总和。所以,无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人,自然而然的要沦为“半人”、“类人”。盘算着通过“借光”来应付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人,将来将会失去反对他人“不尊重”的客观立场。

尽管人有各种政治正确傍身,似乎可以发起某种对这种“不尊重”的“集体讨伐”,但是坦率地讲,这种“不尊重”背后的支撑是自然法。具体点讲,就是打着这种主意的人,迟早要主动的拿“你选ta们你还得尊重ta们,你选我就不需要尊重我”当成一种“卖点”,来换取一些对凌辱ta人有嗜好的人的偏好。

 

#爱不生债

爱本身只产生责任感,不产生责任。你只能因为爱而留低,别想说什么“因为责任而留下”。

你要这么说,那么我给你道歉——“如果我有什么言行让你觉得你需要承担什么明文合同之外的责任,那我向你道歉。除了签过什么文字合同的约定之外,你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之外的责任。”

接下来请你列举一下我有什么行为给你这个想法。有一样,我给你道歉一次。你列得出一千个,我道歉一千次,列得出一万个,我给你道歉一万次。

但我道歉完毕之后,你要记住,这种“我因为责任而留下”的话,以后请不要再讲。

你不可能在没有明确做任何承诺的前提下仅仅因为跟我的相处就“潜移默化”的对我产生任何责任。在这一点上,我保证你的绝对安全。

这种“责任”和爱是背道而驰、互相排除的关系。

我付出的是爱,爱不生债。

我要的也是爱,不生债的爱。

至于我给你的,不管是金钱还是青春,我本来就是作为快乐的必要成本付出的,你没必要有任何压力。

你也别担心你离开了我“还有没有人要”的问题。谢谢好意,但真的不用担心。

你以自居“诚信债务人”为荣,却陷我于“隐蔽放债人”的不义。你不但不清楚这是多大的侮辱,还在以此为荣,等待“夸奖”。

 

#不限自由 #偶像

对于两个陌生人之间,爱有一个简单、清晰的原则是这样的——

如果我爱你,那么世界上就不存在“我接受别人干但不准你干”的事。

比如我欣赏别的小姐姐去做性感表演,甚至我还自己去追捧,那么我就不允许自己去限制你、禁止你去做这种表演——这跟我的个人感受、承受能力无关,只是最简单和直白的坚守一个原则——我不能是你比别人缺少某种自由、某种权利的原因

“我不爱你,你就可以,我爱你,你就不可以了”,这种情况决不允许发生。如果它发生,只能是因为我的疏忽,被提醒一定要改正。

放弃某种合法自由(包括拿自己的某种权利和别人交易),这是你的权利,这不是我所能僭越的,更不必说“你不照办我就有立场谴责你”这种完全荒腔走板]的做法了。

我能责备你对某种权利的运用的唯一可能性,是你之前明确的、明文的、非暗示性的答应过我某种自我约束。

不遵守这条红线,人就可以在对方全不知情的前提下,仅仅凭着自命的“爱你的人”的身份,突然拥有某种勒令对方这样那样的“权利”。

名声乃是自由的天敌,每个热爱自由的人,都应该把一切不必要的知名度扩大视为需要充分理由才能勉强忍受的损失,而绝不是什么唯恐不够快、哪怕作点恶也要尽量得到的绝对利益。

你需要的是真正爱你的人,而不是很多愿意拿现金换“统治权”的“金主”。

 

#相处力

所谓的相处力,是指“你能对对方维持补强态度的最大时长”以及“再次恢复补强态度的最小时间间隔”。

其实,“补强态度”就是友好的实践性定义。你对谁保持补强态度,你就是在对谁维持友好状态。

双双都在补强状态,互动一定是友好的。这不见得意味着愉快,但至少处在友好状态。在这个阶段,双方的感情账户在不断获得收益,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建立感情”。

一方补强而另一方补弱,取决于补强一方的修炼和能力,存在一定的扭转气氛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阶段,感情已经处在消耗状态。

双方补弱,那么每一句话都会被理解为更可怕的攻击和伤害,每分每秒都在磨损感情。

问题是,极难有两个人可以无限连续的相处而一直保持双向补强这种理想状态。

不是绝对没有,但是极少;可遇而不可求。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都处在一个“只要相处超过一段时间,由补强转补弱的概率就会大增”的状态。

区别只在有多久,而不在会不会。

而要想保住彼此的关系不耗尽,人要有自知之明,管理住相处的时间和间隔。

“无时无刻不相处在一起,从不分离”是一个要求极高的相处方式,能做得到的人,千中无一。

而只要相处时间够短而间隔够长,谁都有能力提供一个足够美好的相处体验。

谈恋爱也一样,与朋友相处也一样,任何亲密关系都一样——你有你的相处力极限,你要清楚的承认和查明这一点。

不要神话“朝夕相对、卿卿我我”的必要性,别把感情葬送了。

 

#满分六十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这样设计的,事情往往存在一根线,超过了这根线,那就都一样好,一样都是“最好”。

注意,这不是“及格线”,而就是“最好”线,你要追求超过这根线,一旦超过这根线,那就可以随便逛,只要在这根线之上,逛到哪里都是最好、一样好。

还记得“不以恶为业”吗?

那就是活着的“最好线”。只要你不以恶为业,那么你活成什么样,都跟另一个不以恶为业的人一样好,而且绝对的比任何一个以恶为业的人——哪怕ta亿万家产、名闻天下、权倾朝野——更好。

那么喜欢一个人的“最好线”是啥?

就是对方觉得被你喜欢不算倒霉。

是的,就是无论在何时,让对方想起这个问题,都会觉得“这不算是倒了霉”,如此而已。

让对方无论何时都觉得被你喜欢不算倒霉,你就超过了差不多九成甚至九成九的人了,已经足够白头偕老、生死不渝了。

你不要去追求让对方觉得“被你喜欢真幸运”,这个只是你力求做到“不算倒霉”的时候自然会顺势在某些情况下得到的感叹。

你就拼命的追求“不会让你觉得被我喜欢是倒霉”就可以了。

我可以把结果先告诉你——即使是只追求这一点,你客观上也不是总能做到的。

你的傲慢、自私、恶毒、愚蠢,都是远超你自己想象的,一些事不到你自己做出来,你都无法料到自己会这么做。到了这些时候,你就知道这条线其实有多高了。

看似是根及格线,但其实它近乎高不可攀。

你唯一能过得了这根线的状况,只不过因为你很努力、很辛苦、很认真,所以对方会心软,会心疼,所以愿意算你做到了而已。

 

#爱情长跑

这分两个面。

第一面——“爱情长跑”本身是不是一个需要解决问题?还是应该当成一种“合理的慎重的表现”,予以接受甚至欢迎?

答案是这是个应该避免的问题

虽然不能说搞“限时死亡”,但是谈恋爱也不宜迁延时日、放任自流。

缔结亲密关系在本质上很类似移民。决定拿绿卡甚至入籍之前,除非你是海上漂去的难民,否则旅居几次是必然的理性选择。

这个旅居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恋爱过程。

很多人抱着观光游的心态去看了几个景点,住了下五星酒店,就决定移民了。这个显然属于瞎胡闹。

其实你真的需要观察的是它的立法、司法、执法水平,它的经济活力,它的文化理念……

你要想办法获取资格、制造情境去观察对方的表现,这没有什么可丢人或者可含蓄的。

直接询问对方对社会事件、国际大事的看法,看了电影小说直接问对方的意见。多管齐下考察对方的“刑法”、“税法”、“民法”、“宪法”,直接看ta有没有立法、法条是否完善自洽、执行是否合理有效、程序严谨。

这些东西会从对方点点滴滴的待人接物、喜怒哀乐之间体现出来。

什么会让对方愤怒?为什么就会让ta愤怒?愤怒之后ta会怎么做?

什么让ta痛苦?为什么痛苦?痛苦了会怎么做?

要审查的科目太多太多,可能客观造成你要查完全部科目时间会比较长,但这绝不意味着时间长本身是值得赞美的、时间长就意味着“慎重”、“严谨”。

隔着很长时间旅一个游,次次都五星酒店大巴车,睡觉、尿尿加大餐拍照。仅仅靠着这种模式混了很久,结果最后还没拿到绿卡,这当然是一个失败的结果。

你一个恋爱谈得有多久,其实主要取决于你的国情研究做得有多快,以及你的退出机制是否可靠

婚姻法、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这些东西你先研究透,搞清楚,建立起有效的撤离方案——强烈的建议你规划好婚前协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有效性——这可以大幅的压缩“国情研究”的工作量,减少你顾虑太多、考察项目太多、标准太高导致的客观拖延。

 

第二个问题,谈恋爱是不是应该提倡耐心?也就是出现了对方故意消极拖延时间的现象,是否应该努力说服自己“再多点耐心”?

答案是不应该

发现任何对方故意拖延时间的迹象——比如你急ta不急——你都要考虑及时终止。

你急,ta就必须要对这个急做出相应的交代和反应。这未必表示一定立刻解决,但一定表示立刻有进展。

你应看到计划被提出、时间点被划定。如果没有任何进展,只有一句“你这么急有必要吗”,那么不必多说,考虑和平撤出。

不必发怒、不必责备,因为坦率说对方并没有什么错误,本来就是你自己赌博,赌输了难道怪骰子么?

但是既然结果已经出现,那就不要自欺欺人。

其实有一个比喻很直观——

就像你写一篇很长的论文,写着写着,突然软件失去响应了。

你当然会采取各种手段想办法恢复软件运行——比如关掉别的软件、比如腾出暂存空间、比如断网重联……

但当你穷尽了你的可操作空间,程序仍然无响应,你最好的选择从概率上讲始终是立刻强行关闭,尝试寻找自动备份,然后换一个安装再写。

你可以有时诉诸一点耐心,但永远不应该走“无限耐心”这个策略。

不错,你的确有可能错过了一些纯靠耐心就可以等到它自动解决的好结果,但是相信任何一个有点PC经验的人都知道,“无限耐心”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策略是不可行的。

失去响应,立刻开始挽救操作,挽救操作穷尽仍然无响应,及早强制退出

你要的响应并不奢侈——进度动画在转圈,点按钮会弹弹窗或者至少有点小特效,移动窗口有响应……

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做过了,那么继续“诉诸耐心”很容易陷入死循环。

给你必要的反应来避免,是软件设计们自己必须承担的义务。出现原因不明的失去响应现象,用户绝无任何保持耐心的义务。

只要出现一次这种原因不明的无响应状态,用户弃用它就是完全合理的选择,不需要有任何多余的道德负担。

注意,这不意味着你必须这么选——windows崩来崩去,你不也经常凑合着用——但是你如果要弃用,是不必理会这种“你怎么毫无耐心”的指控的。

你想想看,微软要是隔三差五不明原因失去响应,还发公告“用户应该有一些耐心,耐心是美德”,是你该惭愧,还是微软在鬼打墙?

其实,在这里有一个危险的而隐蔽的混淆——这种“毫无乐观信号支撑的耐心”,其实已经不是耐心,而是信念(faith)了。

维持你继续等待的,已经不再是任何客观依据,仅仅只是你自己的决定、你自己的选择。

问题是——只有上帝/客观世界有要求人类保持信念的特权,人类是没有资格因别人对自己没有信念(faith)对人实施任何责备的

不要砸键盘、不要摔电脑、不要骂微软,早点重写

严守“无响应即刻强行退出”的法则,你可以避免一切无谓的爱情长跑。

如果在严守这个法则的前提下周期偏长,那是你论文比较复杂、天然需要写那么久。

这是两回事。

 

#无责任

无论自己付出了什么,对方没有任何义务要来满足自己的任何要求。

无论自己遭遇了什么,自己也没有任何立场,去提任何要求。

因为“认为自己付出了什么,对方有就义务也要付出点什么”,这本质上是一种强买强卖。

你单方面认为对方如何划算,根本不是对方必须接受你的交换安排的理由。

 

#为了爱你

向别人输出福利,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爱的诉求是为了自己

这不能被定义为“都是为了你”,勉强可以说“都是为了爱你”。

爱之中那些强烈的价值感、幸福感是和这些规则直接相连的。那些你其实已经享受过了,享受完了又来说这些,这就有点不地道了。

这些东西提前想好,如果不能接受,确实不如独来独往,独熬孤独,但不要指望世界为你改变规则。

不过,爱有代价,孤独就没有代价吗

其实,说穿了,你是为了自己不孤独

 

#离开的自由

尽力而为,不要执着结果。失败了就失败了,屡败屡战就是了。

人生要紧的是不留白,不是不吃亏。

开始和结束不是看物质上亏或者赚的预期,而是看你自己的意愿。

循爱而行,你很不容易陷入到义理亏欠不能脱身的困境,于是总是可以想开始就开始,想结束就结束,并不需要任何别的顾忌,也不需要给人什么解释,更不需要对方认可你什么解释。

真正沉重的是这种强制性的羁绊,而不是爱本身。是这种恩连祸结的纠缠,使得亲密关系成为深不见底、令人却步的深渊。是用伪装成爱的诱饵制造的伦理高利贷。但这方面的种种陋风劣习,流毒天下,深入骨髓,

只要是爱,无论技巧熟不熟,这份自由总会为对方留着。这是爱的起点,迈出第一步已经超越了这条线。

只要这份自由完整无缺,那又需要犹豫什么?

 

#爱的原则

爱遵守的基本逻辑,是对方不能因我的存在而受无谓的痛苦,尤其是不能受我主动施加的痛苦。最好,能做到比没和我接触过有净收益。

这是没有前提的,没有“我必须不吃亏”、“我必须够本”、“我必须不委屈”、“我必须有面子”等等等等这些前提的——看清楚,无论如何

无论如何,不能让对方信任我一场、相交我一场、已经受了与人相交所必然要承受的不便、我的无能造成的必然损失之外,还受到来自我的任性、我的贪婪的额外的损失。

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改变这个基本原则。

无论我觉得有多失望、多屈辱、多无辜、多吃亏,都不改变这个基本原则。

因为人必定是无能、任性和贪婪的。只要与人交往,就必须要忍受人的无能、任性和贪婪。

你要记住,你要对人做的任何一点事情,都必然是在接受人的无能、任性和贪婪的前提下做的。

你想要对方得到好处,要在接受对方的无能、任性和贪婪可能造成的一切代价的前提下去达成。

事情常常是对方要得到一分的利益,而你实际付出的是101分。不管你觉得是否公平,世界就是这样安排的。

你想要对方得到1分,你必须接受可能付出101分的准备。

如何做到只付出91分就可以让对方得到1分,乃至于只付出10分就让对方得到1分,甚至,付出1.5分就让对方得到1分,这是爱的技能问题,与爱的原则无关。

磨练出爱的能力,将爱的成本控制在你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你选择要爱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你要为你自己的选择而承担的责任。

你选择要爱人,因为你自己的无能而产生了你承受不起的代价,是你要为自己的决策错误而承担的责任。

爱人以德,不能用自己的受损换损害对方的权利。

否则岂不是人越爱谁,因着自己的付出,产生了掠夺对方的权利?如果是这样,这和街上塞纪念品然后抢收货款的人有什么区别?

 

“那你让我不舒服的时候,我就没有跟你计较,为什么我让你不舒服的时候你就要跟我计较?”

“如果我有,那么我欠你道歉。请你提醒我就好。世上我最不愿亏欠的就是你,但我并不是全都能知道,也不是全都能克服自己的贪心和傲慢,但我的决心不变——你若因为我受委屈,我不敢说能赔能补,但我绝不容你不得我的歉意。

但反过来也一样,我也无法接受口称爱我的人认为我的痛苦不值一提、我的尊严可以磨损。

因为这会让你说的爱毫无意义,失去一切分量。

我给了你的,重于泰山,要换的,就是这规矩。

这规矩如果动摇,就不是金额多少的问题,是我给错了人的问题。

是我一生青春、财富、价值所托非人的问题。

怎么能说便宜?”

 

爱是被动的。

ta的全部行动准则都要严守这条红线——

它永远竭尽全力保留对方的不知情权、不参与权、不接受权、不赞赏权、不回报权,不惜被埋没、被误解、被遗忘、被辜负乃至被伤害,也不追求自己的益处。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如此强调“保持被动”?

因为爱不是一种权力(power)。

主动的对别人做任何事——包括你自认为有帮助的事——都首先是一种侵犯,然后才有其中的一部分因为碰巧压中宝,被人认为是好事。

看清楚,侵犯是第一性的是必然的,被算为好是第二性的,是不必然的。它只是有一定概率会被人宽容,原谅。

而有爱的人毫无疑问的会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你没有权利强迫别人加入你的赌局。

一个人仅仅凭着“自信有一定概率能让你受益”就径直开设赌局,并且把你的命运不由分说的夺过来下注,你觉得这是爱吗?

如果这就是爱,那么一切对人的侵犯和干涉就只需要加上这种“自信”就可以彻底正当化。

此时魔鬼和天使有何区别?肯不肯为不伤人而自愿戴上这“枷锁”,就是这区别。

爱不是“送给对方全世界”,爱是无声的把全世界放在对方伸手可及的地方,等对方来拿。

 

#亲密关系的充分理由

关系值不值得继续,不是看对方有多少钱、谈恋爱大不大方、会不会殷情小意,而是看对方选择的事业是什么,为什么要选这个事业,谈起它是不是眼里有光,以及为这么热爱的事业做了哪些真诚的努力。

爱与不爱,其实是看对方的人生追求值不值得你牺牲。

不是看对方对你好不好。

这关系是这样的——如果对方的事业是野心勃勃的要扩展人的知识、改善人类的生活或者国家的安全之类,而且是真诚的,那么这人自然会在意这些任务的需求细节,会练出观察力来,

加上真诚的追求这些事业本来就是出自非常积极的价值观,自然而然也会对身边人有体贴之意。

说句坦率话——亲密关系天生注定是要毫无保障地牺牲的。

不错,这里面当然会有甜蜜的地方,有温馨的地方,但还是躲不过那些毫无保障只能冒险牺牲的地方。

而且在后者面前,前面的这些甜蜜、温馨都微不足道。

也不用感到纠结害怕,因为恰恰是这些冒险和牺牲才是感情里最核心、最有价值、最享受的部分。

“做牛做马感”是绝对避不开的,“对我不好感”也是绝对避不开的,“钱没赚到感”也是大概率事件。

换句话来说,“辛辛苦苦给ta做牛做马,结果钱没赚到还对我不好”是必然会出现的感觉,而且会长期反复的浮现,每一次都会是致命的折磨。

真正的救赎,是“我不是为一个自私自利、只是为了自己而活的人牺牲”。

我牺牲的东西,通过这个人自己的人生追求而对很多其他的人有益。这个才是能屡屡把你从亏损感、枯竭感、沮丧感里捞出来的真正屏障。

反正都要冒险牺牲,不如赌在这样的人身上。如果的确没有得到个人的回报,你好歹可以自言自语——“相对论 / 003 / 社会治安 / 粮食安全/ 农村教育 ……里有我一份真正的功劳”。

有这个东西打底,你常会令人意外的不沮丧、不枯竭。

出人意料的不沮丧、不枯竭,不是指你完全不沮丧、不枯竭,而是指原本对方自己都沮丧到100分了,自己都觉得你必然至少沮丧到120分,在家提心吊胆连气都不敢出,结会发现你的沮丧只有80分。

 

#紧追不放

要设立排除条件,必须是一辈子都不会妥协的条件。是那种没得妥协的、非身份的、与做人原则、与爱的本质直接相连的条件

这就是为什么“不尊重我明确的拒绝的意愿”是一条绝对排出条件。而且只要这一条就够了。

我拒绝你,不是因为.....,而是因为我不接受口说爱我的人不尊重我拒绝的意愿。

我说了“不”,你还要纠缠,你就已经证明了你不在乎我的意愿。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托付给一个不尊重我的意愿的人?

或者你是认为我的意愿是幼稚的,是可以供你“说服”的。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托付给一个凭着自己的感觉就可以否决我的判断力的人?

或者你认为我的心智比你愚蠢,是可以用计谋摆平的。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托付给一个根本不相信我的心智水平的人?

或者你是认为我的意志是软弱的,是用要挟威逼妥协的。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托付给一个根本不相信我的决心的人?

或者你是认为我对自己是轻率的,是可以用死缠烂打来解决的。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托付给一个相信我如此轻率的人?

这跟你的判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无关。

无论我是否真的幼稚 / 愚蠢 / 软弱 / 轻率,有资格爱我的人ta不会做利用这些弱点来管理我的设想。

不故意利用我作为人类必有的弱点来寻求自己的利益,这是爱的一种实践性的定义。

为什么拒绝你?是因为我不打算托付给一个想要利用我的弱点来牟利的人——你自己也不愿意吧?